財經北京2月22日電(史可)牛年春節前,受貨幣政策調整、風險資產強勢上沖等因素壓制,債市期現貨已經顯露疲態。春節期間再通脹預期發酵,海外國債收益率迅速上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破1.3%。
節后首日,面對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和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等利空因素,國內通脹預期上升,中國國債復制美債走勢,空頭情緒快速宣泄,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3.30%關口。隨后央行釋放“過度關注數量可能會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誤解”的維穩信號,債市企穩回暖。
全周來看,上周兩個交易日內,現券收益率曲線平坦化上行,其中國債表現好于國開;國債期貨短期品種出現一定程度上漲,長期品種則有較大降幅。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債市主流邏輯仍聚焦于貨幣政策,后續將重回再通脹交易,但是基本面的潛在利空對國內利率的沖擊存在時間差,或未必迅速重演。展望后市,部分分析人士預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舒適空間在3.3%-3.5%之間。
行情回顧
上周四(2月18日)早盤央行等量續作2000億MLF,但OMO操作縮量,公開市場凈回籠2600億。疊加海外再通脹交易帶動國內債市大幅走弱,空頭情緒快速宣泄,T主力合約跌0.35%創近三個月新低,主要現券大幅上行3-5bp,10年國債逼近3.3%。
18日央行盤后釋放“過度關注數量可能會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誤解”的維穩信號。債市心態開始好轉,T、TF、TS主力合約19日分別收漲0.19%、0.24%、0.11%,主要現券收益率下行2-4bp。
上周六(2月20日)為春節假期換休工作日,非銀機構大多休息,銀行間債市成交清淡。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窄幅波動不足1bp,10年期國開活躍券200215收益率持平上日中債估值,尾盤報3.74%;10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16收益率日內上行0.25bp,尾盤報3.2575%。
全周來看,2年期債主力上漲0.06%、5年期債主力上漲0.13%、10年期債主力下跌0.46%;1年期、5年期、10年期、20年期、5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5.09bp、0.95bp、4.14bp、2.54bp、0.94bp。
一級市場
上周一級市場共發行利率債4只,實際發行總額560億元。其中,國債、地方政府債、政金債發行額分別為200、0和360億元,無棚改債和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專項債發行。全周利率債到期4909億元,凈融資-4349億元;其中,國債、地方政府債、政金債凈融資分別為-1924億元、-285億元和-2140億元。截至22日早間公告來看,本周一級市場等待發行利率債5只,計劃發行金額1490億元。
要聞動態
央行轉發《金融時報》文章稱,當前已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否則可能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誤解,重點關注的應當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標,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運行情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強調,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有效突破產業瓶頸,牢牢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要圍繞擴大內需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土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21日正式出臺。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凸顯了新發展階段黨中央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文件明確,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在農業基礎建設、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都將實現大幅度改善和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交易商協會稱,在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人定期財務信息披露過程中,如意科技、青白江國資、海安動遷、海發集團、余杭經開等5家發行人,未能按期披露相關財務信息,決定對上述5家發行人予以自律處分措施。其中,如意科技未能按期披露2020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財務信息,且公司債務融資工具發生違約,屬于應當從重或加重處理的情形,對如意科技予以通報批評,責令公司全面深入整改,對公司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總會計師岳呈方予以通報批評。
重要數據
2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新一期LPR報價,1年期LPR報3.85%,5年期以上LPR報4.65%,均與1月持平。LPR報價已連續10個月維持不變。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本次LPR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一方面,體現了利率水平與宏觀經濟恢復水平相匹配。我國經濟在疫情沖擊后穩步恢復,LPR水平保持穩定,與經濟平穩運行的實際需要相適應。另一方面,體現了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對實體經濟復蘇提供必要的支持。近期,央行通過更加精準的操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加強政策利率對市場利率的引導。OMO、MLF利率未變預示著本月LPR大概率保持不變。
央行官網公告稱,2月19日在香港成功發行了兩期人民幣央行票據,其中3個月期央行票據100億元,1年期央行票據 15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70%和2.74%。本次發行受到境外投資者廣泛歡迎,包括美、歐、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央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踴躍參與認購,投標總量約760億元,超過發行量的3倍。
公開市場
春節假期及上周(2月11日至2月21日)央行公開市場有3800億元逆回購和2000億元MLF到期,全周央行累計進行了500億元逆回購和2000億元MLF操作,因此公開市場一周內全口徑凈回籠3300億元。
本周(2月22日至2月28日)央行公開市場共有5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周四和周五分別到期200億元、200億元,周六100億元到期將順延至3月1日。
上周商業銀行共發行同業存單2658億元,發行價格有所上升。國股行1M、3M、6M、9M、1Y加權發行利率分別為2.48%、2.91%、3.03%、3.08%、3.15%;中小行1M、3M、6M、9M、1Y加權發行利率分別為2.66%、3.02%和3.13%、3.20%、3.32%。
資金面方面,盡管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凈回籠,但在央行再度釋放出政策穩定信號后,銀行間資金面出現明顯改善,主要回購利率多數有所下降。截至2月19日,DR001收于1.82%,全周上行10.0bp;DR007收于2.00%,當周下跌15.2bp;DR1M為2.73%,當周下跌5.5bp?;刭徑灰追矫?,上周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日均量為2.77萬億元,其中隔夜和7天分別成交1.98和0.32萬億元。
機構觀點
天風證券報告認為,隨著年初疫情擴散風險基本解除,以及國內貨幣政策逐步回歸正?;?,對債市的判斷還是要回歸基本面。一季度“就地過年”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總體較為正面,但也并未過熱,考慮到經濟達到潛在增速而貨幣政策要維持經濟在潛在增速附近,意味著政策緊平衡仍有收的可能,疊加通脹預期,資金利率和長債預計繼續維持區間震蕩,建議從票息舒服與否考慮交易的安全邊際。
開源固收報告認為,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中短期或相對平穩,資金波動或有所加大、但無需過度反應。隨著壓降結構性存款等影響減弱,銀行“水位”回歸正常,12月超儲率回升至2.2%;結合最新政策表態來看,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中短期或維持相對平穩,資金利率或寬幅區間震蕩。債市不必過于悲觀,短期調整提供了更好的配置時點,伴隨信用“收縮”影響逐步顯現,長端利率或重回下行通道。
國泰君安報告認為,無論是2020年5-6月還是2021年1-2月,央行都是前瞻性對貨幣政策進行邊際調整,債市的傳導鏈條也因此變成“貨政主動邊際調整→利率出現變化→基本面出現邊際變化→再次引起利率變化”。央行或是憑借對基本面的先發預判,或是階段性地淡化基本面,主動調整貨政,在傳導上率先影響利率,而等到基本面進一步確認后,若經濟和貨幣邊際共振,則利率將進一步上行(類似2020年5月至7月),若經濟和貨幣邊際背離(類似2020年8月至11月),則利率將進入震蕩并重估。
編輯: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