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外交部網站
2021年5月12日,“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在歷史名城西安召開。中國和中亞五國外長在疫情形勢下舉行實體會晤,體現了六國加強“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建設,加強團結協作的決心?!爸袊?中亞五國”于2020年7月16日舉行首次外長視頻會晤,各方一致決定建立“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定期舉行會晤,攜手應對挑戰,共謀發展繁榮。西安會晤明確了“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化建設的問題。
西安會晤成果豐碩,凸顯“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不同于其他同類機制的特點。第一,六國成立了副外長聯絡組,負責籌備“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落實會晤共識。第二,六國外交部分別成立聯絡機制,即外長會晤國別指揮部。第三,籌劃設立專門機制,支持智庫專家定期對話,進一步深化媒體合作。第四,明確了現階段12個重點合作領域,未來會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新領域。第五,六國達成一致,將制定并批準聯合行動計劃,旨在取得切實成效?!爸袊?中亞五國”外長會晤議程全面廣泛,涉及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的所有重點領域,旨在解決六國元首下達的當前任務和長遠任務。
六國主動適應國際與地區新常態,致力于構建基于新理念的新型睦鄰伙伴關系,建立健全“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中國與中亞伙伴著眼于后疫情時代的發展,積極應對新挑戰、新威脅,力圖盡快恢復全面合作。六國致力于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改善貿易、創新、投資環境,加強在社會領域,尤其是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并對合作前景充滿信心。六國愿推進“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建設,擴大務實合作范圍,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賦能提速。事實證明,中國與中亞國家集體合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堅持團結抗疫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繼續考驗中亞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和中亞的團結。六國外長一致認為,合作抗疫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豐富和細化合作形式。中國與中亞國家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時期密切合作,守望相助,積累了豐富經驗,各方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合作。中方愿積極考慮向中亞國家提供新一批疫苗援助,也愿與中亞五國開展傳染病預防、診斷、治療合作,盡快建立重大流行病信息通報制度。此外,各方愿擴大在現代醫療和傳統醫療領域的合作,探討建立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這對恢復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公務往來尤為關鍵。
本次外長會著力推進中國與中亞國家醫療機構的務實合作,包括積極開展遠程醫療合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遠程醫療的重要性。中國的醫療衛生技術居全球領先地位。據專家評估,未來五年,遠程醫療的市場規模將成倍增長。中亞國家遠程醫療的發展水平尚無法與中國相比,但也相當可觀。例如,哈薩克斯坦已有199家醫療機構加入遠程醫療體系。烏茲別克斯坦最邊遠的穆伊納克區2020年開設了首家遠程醫療診所。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正在實施一系列遠程醫療試驗性項目。各方在中方的支持下設立中亞國家遠程醫療區域合作機制將為提升中亞國家醫療水平做出顯著貢獻。
加強互聯互通
克服疫情沖擊,多舉措復工復產是當前各國面臨的優先任務。為此,中方提出建立中國——中亞國家貨物跨境流動“綠色通道”,各方愿推動建立商務和技術人員入出境“快捷通道”。
中亞五國都是內陸國家。中國大力發展區域互聯互通,使中亞國家在較短的時期成為國際交通走廊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拓展了中亞國家國際貿易運輸的地域范圍。中亞國家也成為中歐班列安全、便捷的過境通道。2020年,過境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集裝箱運量達51.75萬標箱,同比增長65%。據哈方統計數據,2021年一季度,過境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集裝箱運量達16.03萬標箱,同比增長110%。
中亞國家愿同中國進一步擴大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2020年6月,中歐班列“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首次開行。這條多式聯運路線有一定的復雜性,但各方愿共同提升貨物運量。如果各方能達成共識,未來有可能組建聯合企業,專業從事新鮮蔬菜和各種外貿貨物的集成、儲存、加工、分揀。
過去五年,中亞國家感受到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切實好處。中方交付和在建多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中亞國家與中國的互聯互通水平穩步提升。而且,中亞的過境運輸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未來,中亞連接亞歐戰略性交通走廊的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提升貿易水平
中國是中亞國家重要的貿易伙伴。因新冠肺炎疫情實施的交通限制和邊境關閉對雙邊貨物貿易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中國仍然是中亞國家的關鍵貿易伙伴。盡管受到疫情沖擊,2020年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額從2019年的464億美元降至386億美元,中國仍位列中亞國家主要貿易伙伴行列。
中國是中亞國家主要的貸款來源國和投資來源國。各國自主引導中資投資布局,歡迎中資投向能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工業化水平,擴大制成品出口的領域。中方愿幫助各國推進工業現代化進程。
后疫情時代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工業領域的合作帶來了新機遇。未來五年,中國的高科技優勢將進一步鞏固。中亞國家先后制定出臺面向未來5-10年的加快工業化專項綱要。這些綱要的實施將提升中亞國家資源利用率,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增強經濟競爭力,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據歐亞開發銀行數據,2021年一季度,塔吉克斯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工業生產增長17.4%,零售貿易增長9.2%,農業生產增長6.1%。中國和中亞國家交流經驗,集中力量,共享資源,能夠促進協同發展,符合各方利益。同時,要重視挖掘中亞區域潛力。2020年,中亞四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11.5億美元,而中亞國家間的貿易額僅占總量的8.6%。優化向中國出口和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結構,將促進中亞的地區貿易和經濟發展。
基于經濟結構和特點,發展、深化、擴大友好地區和友好城市之間的聯系,加強毗鄰地區合作,也是發展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關系的重要領域。此外,中方也可以探索更多專項措施,推進中亞國家產業鏈建設,擴大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種類,尤其是需求旺盛的高品質綠色農產品。這些舉措有助于中亞國家治理貧困,實現共同繁榮。
分享減貧經驗
30年前,全球近半數發展中國家是貧困國家。30年間,全球貧困狀況有所改善,然而,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將使全球1.5億人重新返貧。不久前中亞國家的減貧成就還獲得了聯合國的積極評價,但受疫情沖擊,中亞各國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費標準的人數有所增加。例如,2000年至2017年,塔吉克斯坦持續開展扶貧減貧工作,貧困水平從人口的83%下降至26.3%,年均經濟增速保持在7%左右。
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1億曾經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中國農民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不僅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也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中國貢獻。中國立足本國國情,克服重重困難,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俗話說“獨行快,眾行遠”,中方愿與中亞伙伴分享減貧經驗,共同推進鄉村發展振興,這也是西安外長會達成的一項重要共識。
維護地區和平安寧
維護地區和平安寧,保障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是共同繁榮和互利合作的前提。出現問題時,應當且必須本著互諒互敬的原則,通過磋商和談判妥善解決。中國和中亞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可以追溯到古絲綢之路時期,并代代相傳。如今,阿富汗再次面臨國家前途命運的生死抉擇:繼續陷于戰爭泥沼,手足相殘,還是回歸期待已久的民族和解之路。
美國在20年軍事行動之后宣布從阿富汗撤軍。國際軍事觀察員對此評論不一,美國和阿富汗都有人擔心,阿富汗可能會陷入新一輪暴力沖突,和解進程前景蒙上陰影,塔利班或將武力奪取喀布爾政權,阿富汗會淪為國際恐怖主義的策源地……中國和中亞國家都愿看到阿富汗成為和平、穩定、繁榮的國家。
中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都是阿富汗的鄰國。維護睦鄰友好關系符合本地區所有國家的利益。關鍵是,外國駐軍應以有序、負責任方式撤離阿富汗;同時,西方聯盟應履行幫助阿富汗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義務。阿富汗的未來應當由阿富汗決定。與此同時,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應大力尋求和平解決阿富汗問題的路徑,這一路徑應當符合阿富汗的國情和需要,尊重本地區國家的合理關切。
經歷多年戰火的阿富汗應實現永久和平,而不應成為破壞性力量制造威脅或者對其他國家發動攻擊的基地。令人遺憾的是,阿富汗在過去的20年間深受國際恐怖主義之苦,是全球恐怖主義指數中受恐怖主義威脅最嚴重的國家。2020年,兩千多名阿富汗平民死于恐怖襲擊,令人痛心的傷亡今年仍在繼續。阿富汗同中國、中亞國家開展雙邊和多邊警務執法合作有利于共同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和跨國犯罪。
中國與中亞國家愿在雙邊和多邊層面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盡管阿富汗局勢仍不穩定,2020年中阿仍實現貿易額5.55億美元,中亞國家與阿富汗的貿易額則達到6.95億美元。本地區國家愿深化經貿聯系,吸引阿富汗參與地區經濟項目,這符合阿富汗和本地區其他國家的穩定利益和發展利益。
“三十而立”
2022年1月是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30年來,對中亞五國來說,中國變成了近鄰和戰略伙伴;對中國來說,中亞五國則成為在各領域廣泛合作的可靠外部伙伴,雙方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亞信等多邊機制內密切協調配合。中方愿與中亞伙伴共同加強政治、經濟、文化合作,為之不斷注入符合各國和本地區利益的新內涵?!爸袊?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為實現上述目標注入了新動力。
作者:政治學博士、太和智庫高級學者、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2016-2018年)譯者:楊波
2021-09-29 14:04:16